1983年,白水曲的第五代传人余延光,已处于弥留之际。他明白,他已经89高龄来日无多了。
在茅台镇上,人活89,算是寿命不短了。
似乎,他已经无甚牵挂,该交代的,他都给孙子余沧鳌交代了。凝聚了余家数代人心血的白水曲制曲与勾兑秘方,藏于毛主席画像背后,幸免于难逃过一劫,他拿到手了。深埋地下多年的百坛白水曲老酒也趁着他头脑还清醒,蔻驰还清楚,已经讲明白。
当着百年酒坛重见天日,会对重整余氏酒业辉煌,起一点作用。那时候年轻,总期待着东山再起。
一切,都交给孙子余沧鳌了。
白水曲第六代传人,英年早逝,白水曲酒坊,迫于形势对外宣告停产。那个年代,顶着文化大革命酿私酒的帽子,连带着抄家怎么办,那时的余氏,只能摇头叹息。
终于,改革开放来了,大好时机来了。窑藏了那么多年的酒,色泽一定成微黄色了,这样的陈酒,挂杯一定是清晰可见,华润有痕的。只需要闭上眼睛,就能闻到一股甜酱发酵时候的香味。那股玄妙,不是对酒怀有申请的人,是感觉不出来的。
轻轻拼一口,一股醉人的幽兰气息,弥散在口腔中,直透肺腑。那一种甘甜醇和,会让任何酒客陶醉其中。跟着品尝,就会上升到非凡独特的境界。令人心旷神怡,神采焕发。如此好久,如此白水曲,能让人真正感受到酒的韵味,其隽永香味,不被世间风雅文士所识,就太可惜了。
思念之间,余延光,不知不觉睁大了眼,仿佛看到孙子在只会众人,小心翼翼刨开尘封的酒坛半个多世纪的泥土,将酒坛坛盖一个一个缓缓开启。
就在这之后不就,一个雨声犀利的夜晚,余延光把余沧鳌叫到身边,充满希冀和期待望着他,对他说,不要等了,你也不如中年了,做起来吧......